特色埤圳詳細內容
桃園大圳 12-14號池
新屋區石牌里5鄰(桃93號北湖國小後方)
78925 m3/ 36300 m2/ 有
舊名紅糖陂,形成於清領時期,在第20及第21池間約在清領時期形成,此陂塘舊名「菜公坡(池)」。北湖國小旁12-14號池,為全台第一口光電埤塘,由桃園市政府、臺灣桃園農田水利會及大同公司合作建置,採用法國Ciel & Terre (C&T)之水面型太陽光電系統,具有無水質污染、耐腐蝕、耐UV以及高抗風壓等特質,水面型太陽光電系統漂浮於埤塘水面上,不影響原埤塘蓄水、滯洪之功用,本次12-14號池光電系統分二期建置,第一期已完工之設置容量481.44kWp,年發電量約60萬度,可供應約170戶家庭年用電量,未來配合相關法規修訂後,將再進行第二期規劃設置,預計設置容量可達2,000kWp。 桃園市政府環保局長沈志修說,光電埤塘水面型太陽光電系統,可有效利用埤塘、蓄水池、水庫等水面閒置空間,並可減少池水蒸發,抑制藻類及水草異常生長(優養化)情形,且由於水面的冷卻效應,發電量可較屋頂型、地上型等其他系統高出10~15%,效益良多,今希望藉由全台第一口光電埤塘示範設置,帶動桃園其他埤塘共同響應,引領桃園往低碳綠色城市願景邁進。(照片及部分文字引用自市政新聞https://goo.gl/76YEdZ)
水圳、埤塘水深危險,周邊範圍禁止嬉戲、烤肉、戲水、垂釣,請注意安全並嚴禁毀損水利設施。